上个月,万科佛山项目的5800套公寓,商住变成了办公。
5000多名业主,既落不了户,也上不了学。卫生间的马桶被敲掉,变成了化妆间。一套50㎡的刚需公寓,却带了一个5㎡的化妆间。遗憾的是,硬核的业主们,只想上学,不想化妆,就妥妥的把万科售楼部堵了。
上周四,厦门发布了《关于加强商办类建设项目全链条管理实施意见》。• 严禁商办项目改造成为公寓类住宅,甚至可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;• 不得采用住宅套型设计,不得出现住宅类功能描述;• 不得预留住宅功能的排水、排污、排烟和燃气管道;• 商业用途的项目,单套套内面积低于300㎡,层高不能超过4.5m,大于300㎡的,层高不能超过6米;• 办公用途的项目,最小分割单元不得低于300㎡,层高不得超过4.2米。
从各个环节,彻底摧毁商办类公寓的居住功能(包括租住),尤其是小面积的loft产品,彻底丧失生存空间。作为全国人民的楼市调控样板,2017年3月26日,北京出台了刚猛无比的“326商住禁令”:新房项目不得出让给个人;二手房项目出售给个人时需满足名下无房且连续缴纳五年社保;商业银行暂停对个人购买商办类项目的贷款;中介可代理商办房屋的出租出售,但不得宣传居住功能……
传闻每6个北京人中,就有一个买过商住楼,1/6的北京人被彻底套牢。2018年,杭州和南京这类强二线城市,也纷纷跟进了“商改住”的新政。前些年,国内的很多城市特别迷一种东西,叫“城市综合体”。地方上的很多同志们,去北京和魔都考察时,看到三里屯、国贸、万象城、来福士、嘉里中心,心里总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欣喜和悸动。你看着楼,多高;你看着灯,多亮;你看着商场,多大;你看这写字楼,多旺。
如果把这些东西搬到咱们那,咱们是不是也能叫国际化大都市了。于是,国内的二三线城市,被规划出了一大批的城市综合体。绝大多数情况下,要求开发商在拿住宅地的时候,必须配建同等体量的商业、写字楼。想法都是好的,盖成住宅都便宜那帮炒房客了。还是得盖成商业和写字楼,既能出形象,又能有税收。